随着秦良玉一声令下,七十七门重型红夷大炮开炮了。

轰!

潼关外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。

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挤压着空气向远处波动,在巨大能量的冲击下大地跟着一起颤抖。

七十七枚大号铅丸带着明军的愤怒砸向了潼关城。

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兵败潼关后这座关隘就落到了李自成手中,三年时间过去了,也该回到大明的怀抱了。

砰!

砰砰!

铅丸一枚又一枚地砸在城墙上,发出了震人心魄的声音和震动。

明军火炮全部对准一个区域放,弹丸先是将城墙砖砸断,然后慢慢砸烂。

平整的城墙出现了一块凹陷区域。

守军起初还敢站在城墙上御敌,随着射来的弹丸越来越密集,他们的勇气迅速被消磨殆尽。

“将...将军,明军炮火太猛烈了,不如暂时避其锋芒!”一个士兵对着刘宗敏说道。

刘宗敏点了下头,顺着台阶走下城墙找李自成商议如何守城。

李自成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,他躲在城墙后面沉思不语。

“皇上,”刘宗明来到李自成面前躬身施礼: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...”

“朕知道。”李自成语气沉闷。

“臣愿领一支兵马出城与明军野战,不求大胜,只要能把那些炮兵杀死就够了。”刘宗敏提议道。

在当时,炮兵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兵种。

不是会装填火药和弹丸就能当炮兵,还要会瞄准,调整火炮射击角度等。

只要把这些炮兵杀了,明军的火炮就会因为无人使用而失去应有的作用。

“去吧,注意安全。”李自成无奈地说道。

再不出城野战的话潼关城墙就要被轰塌了。

墙塌之后潼关必失!

晌午时分,刘宗敏率领五千步骑从东城门快出城。

他们出城后迅速列阵,骑兵在前步兵在后,朝着明军火炮阵地冲了过去。

“停止开炮,停止开炮!”明军炮兵将领一边喊一遍挥舞令旗。

炮兵们得到命令后迅速将最后一枚炮弹射出,然后举旗向后示意。

他们身后的步兵军阵见状立刻向前移动,将他们围在中间。

刘宗敏的骑兵很快杀至眼前。

一百步!

砰!

站在前排的鸟铳兵扣动扳机,一排弹雨撒了出去。

这些鸟铳兵使用的是朝廷最新配发的鲁密铳,射程远威力大。

顺军骑兵纷纷中弹,有的捂着伤口连声惨叫,有的跌落马下被后面的战马踩成了肉泥。

砰砰砰!

在三段击的战术配合下, 明军火力十分凶猛密集。

刘宗敏见己方骑兵损失有些大,立刻心疼的向后迂回退出战场。

此时顺军步兵攻了上来。

由于潼关城外地形复杂无法使用战车当掩体。

所以这些士兵都身穿甲胄,手举盾牌。

“杀!”每前进五步,他们就集体喊一声杀字。

“杀!”

双方距离越来越近。

砰!

鸟铳兵率先发起了进攻!

弹雨射穿盾牌,打在士兵们的甲胄上发出噗噗的响声。

有人受伤,也有人死亡,但是没人后退!

他们是为数不多的顺军精锐!

不能退,也无路可退!

在损失数百甲兵后,他们终于与明军短兵相接。

长矛刺向重甲,短刀砍中了盾牌。

轰!轰!

大大小小的手雷从双方军阵中飞起,落入对方军阵。

爆炸产生的声音让士兵们耳朵嗡嗡作响,烟雾让士兵们看不清敌我。

步兵的攻势被迫暂时停了下来。

刘宗敏见状再次出动骑兵...

此时他早已率领骑兵绕至明军侧翼,听到手雷爆炸声后大喊一声:“儿郎们,随我杀!”

轰隆轰隆!

战马蹄声如雷,狠狠地刺向明军侧翼。

秦良玉早有防备。

她把李性忠的骑兵一分为二。

一部分埋伏在左翼,另一部分埋伏在右翼。

见敌军骑兵袭来,明军骑兵策马上前迎敌。

双方在荒野上展开了追逐战。

两刻钟后,顺军步兵率先溃败!

明军步兵并未趁势掩杀,而是守住位置保护炮兵。

顺军骑兵见步兵已经败了,只能丢下同伴逃回城中。

“继续炮轰城墙!”秦良玉倒背着双手,目光如炬。

轰-轰-轰!

炮轰从早晨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。

回营后秦良玉着重部署了营地周围的防守后才小心翼翼地睡去。

次日一早,明军卷土重来。

还是同样的战术,还是同样的结果。

顺军再次败退!

在此后的几天里,高一功,李过,谷可成,刘体纯,袁宗第,李来亨轮番出城与明军较量,结果都以失败告终!

不是他们无能,只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满饷明军!

再加上又有秦良玉坐镇,这支明军的战力和士气都达到了顶峰!

五月初九上午,明军又开始轰城!

潼关城墙外面是砖,里面是土。

想直接轰塌城墙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但是明军有办法也有耐心。

他们集中火炮轰击城墙凸出来的一角,先是把城墙砖轰碎,然后把炮弹当成挖土的工具不停地轰击土坯。

等土坯的土松散后,这一段城墙会因为底部没有支撑而倒塌。

轰!

哗啦!

在红夷大炮连续数天的轰击之下,潼关东面一段城墙终于被轰塌了(满清打潼关时也轰塌了城墙)。

“皇上大事不好了,城墙塌了!”传令兵飞奔到李自成面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。

李自成听到消息后先是一惊,然后忽然冷静了下来。

他站起身吩咐道:“传令下去,所有战兵出东门列阵,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!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