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魔文学 > 穿越小说 > 逆势屠龙 > 第675章
张家口归万全右卫统辖,回京后,我会为你争取万全右卫指挥使的头衔,从今以后,这里的防务就交给你了。”

马进忠字葵宇。

“请殿下放心,但使进忠有一口气在,就绝不叫建虏和蒙古人越雷池一步!”

马进忠慨然回答。

朱慈烺微微点头:“建虏蒙古人不比流贼,他们战力强大,野战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,所以防御张家口有三个重点,第一修缮城墙,这要靠你自己;第二,多倚仗火器,这个我会帮你;第三,长城之外要多派侦骑,防备敌人忽然来袭。你久经沙场,见识比我多,其他地方你自己考虑。”

马进忠惶恐。

朱慈烺继续道:“但我最担心的不是你军备疏忽,而是军纪。张家口不比其他地方,现在和未来都会是贸易中心,商人往来频繁,你驻守张家口,手握权力,我料那些商人必然会千方百计的巴结于你和你的部下……”

听到此,马进忠大吃一惊,急忙跪倒:“臣岂敢?”

“我只是将可能的情况提前告之你,令你有一个心理准备,边关之事,第一是抗敌,第二就是预内,外敌好抗,内预难防啊,那程绍孔进士出身,饱读圣贤书,但却抵挡不住银子的疑惑,以至于身败名裂,葵宇一定要引以为戒,不但你自己,也要要求你的部下,我不希望某年某月,听到你不好的消息。你是我从西北提过来的,你若是犯了事,我脸上也无光。”朱慈烺望着马进忠,语重心长。

“臣明白,臣必谨守分寸,绝不敢做贪赃枉法的事情!”马进忠听的大汗淋淋。

朱慈烺欣慰点头,亲手扶他起来,目视他双眼:“你虽驻守张家口,但我仍视你为京营的一员,无论军备还是饷银,但有困难,都有可直接向我反应。”

“谢殿下!”

除了马进忠,在临行之前,朱慈烺挤出时间,见了一面宣化巡抚李鉴。

虽然程绍孔和晋商的口供都表明,李鉴收了晋商的银子,不是一个廉吏,但李鉴对晋商走私的情况究竟知道多少,却没有人能肯定,朱慈烺不想冤枉李鉴,他想知道,李鉴会如何辩解?另外,在朝廷旨意没有下来之前,李鉴还是宣化巡抚,张家口后续的处理暂时还需要他去执行。

叩见之时,李鉴以头触地,连连请罪,他已经知道了太子在张家口清查晋商,发现大量违禁品的事情,作为宣化巡抚,他罪责难逃。朱慈烺静静听完他的辩解,不置评,只告诉他一件事:张家口贸易乱象丛生,需要暂停整理,你的任务是联络蒙古哈刺慎部,告之他们大明朝的决定,并要严厉责备他们背信弃义,配合晋商走私,并将战略物资转卖给建虏的行为!除非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,并深知反省,否则大明朝恩赐给他们的“互市”之策就会取消,张家口贸易不会再重开了。

听完之后,李鉴一脸惊骇,互市是朝廷的国策,太子不奏明陛下和内阁,就自己决定了吗?

但他不敢反对,太子威信正隆,他现在又是有罪之身,只想着暂时答应太子,再悄悄向朝廷请示就可以了。

……

大军起行,马进忠率领部下在南门恭送太子,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等晋商连同他们的管家和账房,商号中的亲信伙计,都被装上囚车,一起押往京师,至于他们的家人,暂时留在张家口,由马进忠看管,后续处置等候朝廷的决议。除了晋商,口北道分巡道程绍孔、抚夷都司甄祥两位张家口的在地官员也被押上囚车,一同送往京师。

但最最引人注目的,却不是一连几十排的晋商囚车,而是那一车车、从张家口蜿蜒而出,一连十几里都看不到边际的银车、粮车和装满各种罚没品的货车,丝绸,布匹,铁器,硫磺,桐油……晋商库房里的货物都被搬运一空,车队由三千营和精武营护卫,贺珍和刘肇基亲自带队,浩浩荡荡,向京师而去。

而在他们之前,太子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下,已经提前出发。

————感谢“最友善积木”“铁血名工”的打赏,谢谢~~

京师。

乾清宫。

下午的朝会。

崇祯帝的怒火有点压不住。

“张家口的晋商向建虏走私粮食铁器和硫磺。被太子查获。”

“太子在张家口抓了大批的商家,严刑拷打,抄家罚没,得银无数。”、

“口北道分巡道程绍孔、抚夷都司甄祥被晋商收买,知情不报,也被太子拿下。”

“张家口贸易已经被关闭。”

“人犯和银两,正向京师押解而来。”

这些消息,有的是锦衣卫的密报,有的是太子通过塘马,向京师紧急传递而来的。

总之一句话,太子封了张家口,停了张家口的互市贸易,并在张家口抄家罚银,将张家口搅了一个翻天覆地。

这些消息一传开,朝堂上一片哗然。

所有人的第一直觉,太子做的太超过了,晋商走私虽然可恶,但不论互市还是抄家,都是陛下和朝廷的权力,没有在朝堂上讨论通过,太子就径直行动,包围张家口,关闭张家口贸易,置朝廷和陛下何在?这明显就是逾越了法度。

也就是太子,是未来的皇帝,如果是地方督抚这么干,百官们早就群情激愤了。

“陛下,互市乃是安抚蒙古之策,从十一年以来,一直保宣府大同两地平安,使朝廷可以全力投入辽东,一旦关闭互市,宣府、大同必然会烽火再起。再者,纵使互市之策有所不当,太子也没有权力擅自关闭!老臣冒死进言,太子行为,鲁莽又轻率~~若是再不加以管训和钳制,以后怕是会变本加厉,追悔莫及啊。”又是老臣礼部尚书林欲辑第一个跳出来。

“臣附议。”

“臣附议。”

虽然太子是国本,不容弹劾,更有开封大胜、挽救大局的隆隆威信,但这种超过的行为却也不是群臣能忍受的,尤其在御史言官出京,追逮四策之上被太子触及到利益的那些官员,这时都跳了出来,假借大义的名义,对太子所为表示不赞同。

而内心偏向太子,认为太子所行虽然有点超过,但事出有因,不应该全盘否定的朝臣,都是默默不说话,每一个站出来发言的朝臣,都是太子的反对者。

内阁四臣,周延儒,陈演,谢升和蒋德璟都保持缄默,六部之中,礼部尚书林欲辑,吏部尚书郑三俊,两人的旗帜比较鲜明,郑三俊虽然没有林欲辑那么坚决,但也认为太子的行为不妥,所以站出来附议林欲辑。

新任户部尚书傅永淳、新任工部尚书范景文和新任刑部尚书张忻没有表示意见。而兵部尚书陈新甲是太子的人,他的默然被认为是对太子的支持。

另一个太子的支持者兵部侍郎吴甡更是默默,感觉从昨日到今日朝议,他一句话也没有说过。

除了六部,剩下一个关键部门就是监察院了。

监察院主管弹劾,上至天子,下至百官,都在其弹劾纠正的范围内,太子当然也不例外。林欲辑和李邦华是多年同僚,他一直向监察院的掌门人,左都御史李邦华使眼色,希望李邦华能站出来支持他,但李邦华却始终默默无语。

左副都御史方岳贡倒是站出来,对林欲辑表示附议,但份量却远远比不上李邦华。

总体看来,反对太子行为的人占据上风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